管理者软件
专业源于专注
www. myOIT. cn   
软件交流 管理软件 软件手册 »

    

 1  1/1   1  
作者
内容
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6-08-13 22:49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认识误区,要正确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走出误区。而这必须先明确四个前提条件。其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其二,企业文化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其三,企业文化的内容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其四,企业文化建设是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的长期战略任务,“德治”是其最终目标。基于上述四个前提条件,笔者提出以下两个基本取向,以期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种种认识误区。  
 
  价值取向:宣导正确理念,排除潜在障碍  
 
  企业实质上是股东(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契约各方都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要素,或是财务资源,或是知识资源,或是其他资源。多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思路基本上是循着所谓“股东至上”的逻辑进行的,这种“资本雇佣劳动”式的单边控制结构关系,忽略了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存在,否定了真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倾尽心血和全部精力的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贡献。  
 
  事实上,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其自下而上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经营者和职工作为人力资本的素质。在当今企业中,每一个员工每天均要无数次地对那些需要承担责任、风险的事宜作出决策或判断,例如一个公交车司机,他每天的工作中就要无数次地决定和控制自己,是否对乘客周到、微笑服务?是否按规定操作停靠站点?虽然他没有管理者的头衔,也不在管理者的位置上,但他工作的8小时中,无时不在决策,其决策的结果无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顾客利益。而员工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建立在自己对企业有着某种含糊理解这一基础之上的。企业上上下下的“决策者”都可能会根据自己所具有的对企业不同的、自相矛盾的、对立的观点而作出决定和采取行动。  
 
  对此,企业运营者唯一有效的办法,首先就是正确回答“企业是谁的?”--正视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其次就是要阐明“我们的企业实务是什么和应该成为什么”这一问题,使员工对企业形成共同的目标。只有上下明确使命宗旨,确切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知道企业生存和盈利所依靠的是什么,开发和满足顾客需求,才能上下同欲,协调一致。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企业的宗旨使命和理念、商业模式、盈利核心能力不是写在企业战略方案书上的一堆文字,而是急需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以一种管理思想与手段的方式不断对企业上下进行渗透、宣导。否则,再好的精神理念,也不会自动产生凝聚作用和促进效益的作用。  
 
  制度取向:让文化融入制度,让企业文化起来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前两年提出一个新观点:企业文化和经济伦理在下一个10年将成为企业兴衰、国家经济振兴与否的关键因素。如何将企业的价值理念付诸实践,使之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和可分割的部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现实中,每一个企业,从它初创时开始,就自发地产生着它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可能使企业与企业文化几乎同步成长,同步走向成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从创业之时起,它可能凭借其他因素而红火一时,但其文化元素却给企业留下了不少毒基因,如家族式的任人唯亲文化,独裁式的唯我独尊文化,军事教条式的死板文化等,这些有毒的文化因子,往往使这些企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成熟的企业在设计它的战略方案和管理制度时,必须认真考虑以下4种具体的企业制度与文化理念有效融合的取向模式。  
 
  长短利益有效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取向。我国经济处在高增长时期,机会和当前利益对所有企业的诱惑力都是很大的,有的企业不能正确对待,哪行热了就搞哪行;有的企业把自己抓住一次机会当成自己会永远抓住机会;有的企业把什么都当成机会,盲目铺大摊子,这都是核心盈利能力空心化的表现。凡此种种,如果在机制中不处理好,企业文化与制度必然浮躁,成天热衷于广告炒作醉心于造名运动,无力无心打造品质,塑造品牌,也根本不可指望持续发展。  
 
  责权利对称的利益分配的取向。我们受几千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效率优先的现代价值观无疑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理念革命。企业中,责任是界定权利和利益的最核心标准,有些岗位之所以值100万,不一定是劳动值100万元,而是要承担的责任值这么多钱。因为人的能力有差异,导致分工有差别,分工差别又导致了责权利和效率的差别以及收益方式水平的差别。这种前提和结论的逻辑顺序关系,也必须在企业制度与文化取向上给予重视,否则无法解决和调和企业内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无法正确合理地解决好分配问题,无法解放生产力。  
 
  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依互靠的取向。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就业保障、支付经济报酬、精神报酬和个人能力增值、社会关系资源扩展等有形无形的利益,另一方面,企业依靠员工的辛勤劳动和知识技术,获得资本的收益。成熟的企业和企业文化,都必然用这个理念来支持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否则,任何一方承担过度的风险,都会导致企业出问题。  
 
  尊重契约与诚信的规则取向。现在市场上是秩序失范,假冒伪劣成风;企业里,每个人都强调自我价值,置企业制度于不顾,根本上就不具有制度至上、忠诚至上的规则理念。结果造成许多内耗,严重地影响各方利益和企业运转效率。这是当前国内企业最迫切需要付诸实践的重要理念取向。  
 
  当然,上述每一种取向会根据时代的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同而不断发展与取舍,但不管是增是减,企业文化已经不是企业的装饰和面纱,而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并必须被视为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手段。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1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中国杭州 - 备案号码 浙ICP备1905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