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lj [个人空间]
     注册  2005-09-26 发贴数 2764 精华贴 6 原创贴 1 来自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
|
|
人类社会进入知识时代,知识、信息成为最核心的资源,也成为控制其他资源的枢纽,知识前所未有的与权力相联系,成为影响社会结构、价值分配、人类进步的关键因素。 知识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从个人化和社会化的两个角度进行理解。在个人化角度,知识是个人参与社会的价值源泉;在社会化角度,知识是社会转化和发挥个人价值的动力。在未来,知识和知识管理的个人化和社会化,成为推动进步的矛盾统一体,相应的,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搜索化也从个人化和社会化的不同角度予以实现。 搜索的个人化,就是以个人存在、个性、个人价值实现为核心,发挥搜索的功能;搜索的社会化,就是以个人参与社会事务、获取社会资源以及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互动为核心,发挥搜索的功能。 搜索化的知识管理,目的在于改变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发知识管理,改变知识的权力、机制、价值、学习、存储、文化等,激发人类知识存量的潜力,开辟更加广阔的知识空间。 知识的构成,包括A极知识和B极知识,A极知识是人类既有知识和既有知识机制派生出的增量知识;B极知识是人类创新的知识机制产生的全新的知识。 A极知识是人类历史的宝藏,反映出人类过去的知识根基;B极知识是人类创新的回报,反映出人类未来的趋势和不可预料性。 A极知识相对于B极知识,拥有巨大的规模优势和观念优势;与A极知识相比,B极知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对的知识,他的规模更小,他的形态还不为很多人所知,甚至在绝大多数人眼里,B极知识还不能够称之为知识,但是B极知识在高速成长,他反映了人类以技术延伸自己对知识的认知的生理极限的努力。 B极知识意味着B极权力,但是对B极的探讨和发现,在整个人类社会角度看,还处于非常封闭和原始的状态,他的规律和前景不为人知,现在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是他的未知性所带来的危机性。 博客化的知识管理目前主要停留于A极知识管理的前期水准,博客的发育未经历自组织和全息的大繁荣,还无从对于B极知识管理作出挑战。 在A极知识和B极知识之间,我们无从得知孰者更为重要,一方面A极知识的巨大结构性混乱为博客、RSS、WIKI、搜索等带来巨大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一方面B极知识可怕的成长速度和日益增加的不可控性,让我们感觉风险。 无论对A极知识还是对B极知识,知识管理的任务都既有价值发掘也有风险控制,但是A极和B极必然各有侧重。 知识如果过度庞大,超过人类生理的极限或者观念的固定准则,那么知识会让人类天生产生恐惧。但是人类的进步,是通过在对知识的恐惧中寻找未来实现的,知识的学习既包括发掘知识价值的目的,也包括控制知识风险的目的,后者是与知识恐惧的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极知识过度庞大,让人类无法看清。比如所谓的垃圾信息,因为人类的知识能力局限导致在知识的庞大面前显得无比渺小,才可能产生“垃圾”信息的定义--事实上,信息就是信息,“垃圾信息”也是有价值的信息,人类的感知能力局限性的忽视了他的价值。再比如既有的过去的巨大知识,停留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无数学者学子的大脑、互联网上或者不知名的某处,知识的存在形式、存在周期各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挖掘,个人一生只可能面对越来夜少的其中很小的某一部分,个人又会产生对于知识全局的自卑,进而影响人类的知识自信。在A极知识面前,人类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比如互联网,挽救自身的知识自信。 抽象而言,A极知识的巨大存在倾向于将人类拉向自己的历史,拉向湮没于无序的资源价值--过去,人类的进步正入脱衣的裸奔者,在前进中不断距离过去的知识越来越远。但是,互联网的出现 根本的改变了在A极知识中的人类秩序,他让人类在继续的进步中能够兼顾到迅速把过去脱去的衣服重新穿上--哪怕可能会显得笨重。 人类倾向于从未来中寻找刺激,因为那里有与不可知的危险并列存在的巨大发展空间,在知识恐惧中发现知识的新大陆,这是人类的知识状态。但是,互联网让人类反省,自己为什么一直不能够高效的面对过去的知识呢?是否人类的历史知识在未来知识前景面前显得如此魅力无存? B极知识让人类发现了未来知识进步的一丝丝光线,刺激感和兴趣油然而生,可惜现在的B极知识还处于低级阶段,总有一天他会如释放的潘多拉魔鬼,引来无数人的青睐和研究兴趣。 在A极和B极之间,分别代表了知识的过去和未来,虽然事实上真正的未来知识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B极知识更加贴近于未来而已。 回顾人类知识管理的历史,对于过去知识的梳理和发掘、控制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而现在出现了互联网,对过去的知识的加工处理任务骤然涌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相信这会带来价值,但是真正的价值渠道是多向的。比如对历史知识的网络协同整理,可以加强个人在知识面前的力量和自信,古人一生浩首穷经的考据引证补注被现代人一搜既得所代替;再比如已经沉睡的“死”知识可以在网络中复活--我们相信,知识是因为有人阅读和思考而活,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潜伏着,等待与人结合而复活。 通过A极知识的搜索化,人类的过去可能复活,这将改变历史,同时将改变人类面对知识的某种态度,具体讲,人类一直在过去和未来知识间希望寻找自身的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者空间,人类可能会更加侧重于过去的知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人类也可能因为B极知识的膨胀爆发而全力关注于未来--这意味着人类既不再仅仅专注于过去的可琢磨的知识图景,也不再仅仅专注于眼前的最新进展的知识所得,而开始将过去的A极知识和最接近未来的B极知识结合起来,获得思考未来的巨大力量--人类的预测时代的萌芽即将诞生。 对两极知识的搜索化管理,目的在于给予人类在知识面前的力量和自信,内容在于加强对知识的价值发掘和风险控制,目标是构建全新的人人做主、无所不及的人类知识前景,进而增强全人类的知识力量。在此基础上,资源的内涵、外延和潜力都会得到革命性的释放,我们可以认为,与现在人类第一重视资源的分配和分享相反,未来人类必然首先重视知识的分享和分配--因为知识是资源的源泉。 搜索在公众眼中正醉心于对A极知识的处理,似乎也符合这样一个逻辑,就是公众确实对B极知识还很陌生,他们的搜索需求还没有被诱发。但是,事实山,搜索巨头无时无刻的在进行对于B极知识的搜索处理,只是一切隐藏于背后。 目前的搜索模式,定义为先抓取再存储后搜索,是基于目前的计算水平和资源限制而开发的传统模式,其局限性非常明显。一方面为了搜索,知识和信息必须存储;一方面,为了搜索,知识和信息必须以加工后的二次形态出现在搜索输出前的环节;再一方面,对于进入搜索服务器的信息遵循只为搜索服务的规则。 这样存在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本来做搜索服务的巨头越来越致力于加大对知识和信息的存储投入?二是搜索巨头们形成的人类知识备份只服务于搜索的社会逻辑何在?巨大而整体的人类知识备份必须成为商业的特权还是必须成为公共权力? 对于前面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思考在搜索的外衣下已经在滋长的搜索服务商的异化--他们越来越成长为人类知识管理的独立寡头;而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思考的是知识源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公共性遗存,改变他的整体秩序的行为固然让全人类收益,但是基于知识的规模和新结构将产生权力的担忧,我们也必须将这一进程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使他的历史遗存的再发掘可控。 人类知识的集中和备份,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搜索的商业化供需链而正在成为现实,但是知识的高度集中意味着新的知识鸿沟正在产生。在搜索巨头的数据库中,沉睡于人类各个活动空间的知识被积聚为更加合理秩序安排下的一体,这样一种全新规模和结构的知识整体,可以视为人类社会总知识的镜像,但是因为技术和互联网以及聚集知识的时间因素、具体的搜索流程,而成为更加超越性的人类知识,换言之在他的形成过程中,也的安生了新的知识,而且是人类社会从未面对过的知识。正因为知识是人类的,是公共的,所以搜索制造出的超越后的知识整体更加应该为人类所共用,否则必然形成知识鸿沟,这是一种在搜索服务商与人类社会之间的鸿沟,巨大无朋的人类社会在如此巨大的知识分享上与一个单一的机构产生对称性的比较联系,发现了其中的鸿沟,这样的对比无论如何可以让我们产生对于搜索巨头的“知识寡头”的联想。 Google的不作恶的声明,反映出其创始人的远见和智慧--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应该如何避免来自社会的指责,一种随着搜索的进化及其对知识的改变而引起的社会性担心。考察搜索改变A极知识的社会风险和价值,包括两个基本思考点,一是正确认识搜索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价值,二是在陶醉其中的同时必须深入评估搜索花的知识管理在人类知识民主和知识权力格局演变中的作用。 在公共服务中,搜索查询使成千上万人获得高速的知识路径,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搜索服务商如何保证这条路径是最真实和客观的路径。正如新闻传播有权力性的话语设置的动机,某些搜索输出项的修改实质上正在成为搜索力主导下的全新的传播力量--我们知道,与知识有关的活动,都是广义上的传播活动,搜索的服务正在成为构造全新的传播领域,这里也是传播的话语权力不受监督的区域。 所以,虽然有人惊叹搜索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公众得到更多的便利,并且以此证实搜索对于人类知识的影响还是遵循了取之人类服务人类的准则。问题是至少上面的分析就表明了搜索流程在作用于知识时,并不得到透明的监督--搜索输出控制导致的“话语设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即使进行对搜索的社会监督,搜索技术门槛也在削弱监督的效果--这个问题是和我将在以后探讨的搜索技术的公众化紧密联系的。 此外,搜索服务巨头对于不作恶的保证是主观的,姑且不说还没有应有的得到社会性的重视,即使大家全部关心搜索一旦作恶的后果,我们也不得不评估自身对搜索的控制力量。 假如意识到搜索所具有的公共服务的属性,我们才可以在观念上树立对于搜索权力应该如何在服务商于大众之间分享的高度重视。搜索在整理全人类的A极知识,搜索的输出目前并不进行全面而透明的监控,搜索形成的人类知识备份在保护商业利益的旗帜下尚未向社会公开,这一切让我们感觉,在不断成长的、被控制于搜索服务商手中的搜索权力面前,人类社会正以漠视和疏忽的态度放弃应由公众行使的权力。 当然,搜索服务商建设人类知识备份从反面也在培养搜索用户的知识依赖。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之源,应该形成分布的、分散的、结合实际社会生活的结构,建立备份应该是全人类的理想,但是不能够成为全人类忽视知识的“正本”的推动力--一旦人们夜来越频繁和习惯成自然的从搜索巨头的数据库中获得生存的知识源,那么这种依赖既可能导致对于“正本”知识的轻视--反正在搜索后可以随时获得“副本”知识,而且“正本”知识又无法搜索。社会性的对搜索知识的依赖,事实上必然加剧搜索服务商与人类社会的知识鸿沟,如果社会秩序的很大部分建立于此基础,那么搜索力为基础的社会就必须充分的控制主自己的根基。 我们理解知识为资源之源,一方面是因为人类历史上对于“资源”的概念在每一次大的突破,都是和知识的增殖密不可分,比如数千年前的原始人根本不会在乎石油的价值,而与机器动力有关的知识唤醒了他们的资源本质。另外一方面,近半个世纪知识时代的来临,更加紧迫的提醒我们,人类社会进步的本质驱动力在于知识创新,随着知识的成长,他在驱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夜来夜大的作用,这个趋势正在加速。 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视为人类知识加速驱动社会进步的一次飞跃,地球文明已经可以期待摆脱蒙昧走向新增长节奏的前景。同时,事物的重大转折必然带来阵痛,当我们面对搜索改变知识的现实,在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面前,经验和观念上的冲突在所难免,但是需要有先验证的目光提前正视新时代的来临,只有这样才可以近可能减少震荡。 目前,知识正在将关系、信息、技术、商业的资源属性挖掘得淋漓尽致,同时知识也开始向我们揭示,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是人,人的资源属性,正随着用户角色多元论(笔者曾有专文论述)、新长尾商业理论(笔者曾有专文论述)等的拓展而越来越清晰。知识与互联网将逐步全面融合,社会的瓦圈能够落与个人的网络也将逐步融合,搜索力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日益重要,他也可能让这个进程失控。 知识将人转化为资源,人的动力、思维、意识在都是不可替代的个人化资源,而搜索使得个人面对社会可以更加强大,这和人类近数百年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特别是近几十年内,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作用力、影响力呈现前所未有的跳跃,都是因为知识的力量。同样,个人力量的过度强大,也以为着社会风险的积聚--比拟而言,当搜索力加诸于某个群体组成的商业存在,他们获得的力量也会带给社会以风险。( |
|
|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是共享一份团队的融洽的感情,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 |
|